書名:中國文學史(第二版)(第一卷)
編號:165051
ISBN:9787040164794[十位:7040164795]
作者:袁行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頁數:256
定價:23.70 元
參考重量:0.320Kg
-------------------------
圖書情況:正版二手舊書,絕不影響正常閱讀!
絕無缺頁少頁,發貨前再次檢查,請放心購買!
* 內容提要 *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學術研究著作。本書倡導文學本位,并將文學置于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實地描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作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考證和論述。各章均有詳細的附注,以介紹各家之說,各卷之后附有研修書目,為讀者提供進一步研究的線索,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前瞻性,以及較大的信息量。出版后獲得國家圖書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這次修訂,在保持原來的編寫宗旨、指導思想、體例、框架、特色、結構和篇幅的前提下,彌補已發現的缺失,審慎地增加新的資料、吸收新的成果,對內容也有所增刪,體例和文風得到進一步的統一。
本書適合作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學愛好者、研究者參考。
* 圖書目錄 *
總緒論
第一節 文學本位、史學思維與文化學視角
第二節 中國文學的演進
第三節 中國文學史的分期
第一編 先秦文學
緒論
第一節 中國文學的源頭
第二節 先秦文學的形態
第三節 先秦文學作者的流變
第四節 先秦文化與先秦文學發展的軌跡
第一章 上古神話
第一節 中國神話的產生和記錄
第二節 中國神話及其蘊涵的民族精神
第三節 上古神話的思維特征
第四節 上古神話的散失和演化
第二章 《詩經》
第一節 《詩經》的編寫和體制
第二節 《詩經》的內容
第三節 《詩經》的藝術特點
第四節 《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三章 《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
第一節 從甲骨卜辭到《春秋》
第二節 《左傳》的敘事和記言
第三節 《國語》的文學成就
第四節 《戰略策》的文學成就
第五節 先秦敘事散文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第四章 《孟子》、《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
第一節 先秦說理文體制的逐步成熟
第二節 《孟子》散文的藝術成就
第三節 《莊子》哲學思想的詩意表現
第四節 《荀子》和《韓非子》的議論文
第五節 先秦說理散文的歷史回響
第五章 屈原與楚辭
第一節 楚辭產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節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第三節 《離騷》
第四節 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節 楚辭的流變與屈原的地位
第二編 秦漢文學
緒論
第一章 秦及西漢散文
第二章 司馬相如與西漢辭賦
第三章 司馬遷與《史記》
第四章 兩漢樂府詩
第五章 東漢辭賦
第六章 《漢書》及東漢散文
第七章 東漢文人詩
* 文章節選 *
總緒論
第一節 文學本位、史學思維與文化學視角
文學史與文學史學 文學本位 史學思維 文化學視角 文學史著作的當代性 文學史史料學
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早已注意到文學的發展與變遷,并作了許多論述。這些論述散見于史書、目錄學著作、詩文評、文學總集或選集的作家小傳中;在一些序跋、題記及其他文章中也有所涉及。
就現在所能看到的資料而言,史家的記述是比較早的。司馬遷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不但為屈原、賈誼這兩位文學家立傳,而且筆墨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賈誼之前的辭賦家,已經算是有了文學發展過程的初步描述。此后,(東漢)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贊》中對司馬遷《史記》以前史官之文的發展過程有簡單的追述;齊梁時的沈約在《宋書·謝靈運傳論》中,回顧了南朝宋以前詩歌的發展歷程,可以看成是關于詩歌史的比較詳細的論述。(南朝宋)范嘩撰《后漢書》,始創《文苑傳》,將22位文學上有成就的人的傳記合在一起,按時代先后排列,提供了文學發展的線索。此后,一些正史中的《文苑傳》或《文藝傳》,大都沿襲《后漢書》的體例。在目錄學著作方面,班固在劉歆《七略》的基礎上撰成《漢書·藝文志》,其中的《詩賦略論》對詩和賦的發展有初步的描述。此后,一些目錄學著作,如《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大都繼承《漢書·藝文志》的傳統,在著錄書目的同時考辨源流。(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可算是這類書中的集大成者。在詩文評方面,(梁)劉勰《文心雕龍》中《明詩》以下20篇論及許多文體的形成過程,《時序》等篇也有關于文學發展的精彩論述。(梁)鍾嶸的《詩品序》,對文學的發展作了相當詳細的論述。此后,在一些詩話、詞話,以及詩紀事、詞紀事之類的書中,也有關于詩詞發展的論述。
此外,(東漢)鄭玄《詩譜序》追述詩歌的起源,歷數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以至懿王、夷王、厲王、幽王時政治的變遷與詩歌的關系,從政治的角度對詩歌的發展作了較細致的描述。(西晉)摯虞的《文章流別論》從文體流變這個新的角度,論述了文學的發展。(唐)自居易的《與元九書》對《詩》、《騷》以來詩歌發展的歷程作了總結。(宋)李清照的《詞論》追述了詞的發展概況。(元)辛文房的《唐才子傳》為398位唐代詩人作傳,問有評論,從中可以看出唐詩發展的因革流變。(明)張溥所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題辭,已經勾勒出漢魏六朝文學發展的脈絡。(清)錢謙益的《列朝詩集小傳》,對時代詩人1600余家作了評述。清代所修《全唐詩》,為唐代詩人逐一作了簡介,從中可以看到唐代詩歌的發展線索。
……
* 編輯推薦與評論 *
本書第一版榮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本書倡導文學本位,并將文學置于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實地描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作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考證和論述。各章均有詳細的附注,以介紹各家之說,各卷之后附有研修書目,為讀者提供進一步研究的線索,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前瞻性,以及較大的信息量。適合作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學愛好者、研究者參考。
* 作者介紹 *
暫無相關介紹